首页

国产鞭打

时间:2025-05-23 04:06:15 作者: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浏览量:52864

  中新网10月30日电 国台办30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台陆委会、海基会否定“九二共识”的言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在会上表示,“九二共识”的历史经纬和重要作用是非常清楚的。

  1992年10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进行工作性商谈。其间就如何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双方各自提出表述方案。其中台湾海基会的第八种(口头)表述方案内容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认为这个方案表明了台湾当局和海基会谋求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因此在海基会来函确认其表述方案后,在回函中提出了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协会还以附件的方式,将海基会的第八方案附在函中。海基会回函对此不表异议。至此,两岸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虽然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共识,但其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铁证如山、有据可查。

  “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这不仅符合客观事实,也符合双方各自现行相关规定,使两岸可搁置分歧、建立互信,打开交往与对话的大门。“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即求一个中国之大同,存两岸分歧之小异,充分表明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九二共识”奠定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政治基础,才能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交流,建立两岸制度化协商与联系机制。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政治基础,才能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极大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政治基础,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大会等国际组织活动问题才会得到合情合理的安排。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政治基础,才能在2015年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不断歪曲、甚至否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死心塌地搞“台独”。

  朱凤莲强调,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会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定海神针。任何刻意曲解历史、否认“九二共识”的重要作用、宣称“九二共识”已经过时的言论,都无助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 【编辑:王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甘肃积石山县6万多名中小学生今日开学

精美绝伦的壁画、珍贵的元代官式建筑、世界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永乐宫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人前来观瞻,年接访量逾30万人次。其中,有不少海外华侨华人,及来自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地的游客。

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有何意义?国家发改委回应

据上海警方表示,轨交警方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足额警辅力量会同地铁运营方开展动态调整客流疏导,在9号线沿线9座车站采取“只出不进”模式,在停运车站确保每站有警,及时清空车站乘客,并开启沿途公交短驳线路,安排从各站接至中春路站、松江南站站双向对开,站站停靠,疏散积压乘客。

当创作者走向职业化,一个主播带动4个就业机会

广州海事国庆假期保障近377万吨重点物资安全运输

开幕展演在《粤韵风华·五羊仙舞》的声声粤韵中拉开帷幕,五仙及汉服志愿者持稻穗走入观众席中,将代表吉祥如意的稻穗送给大家,带来新春祝福。舞蹈《花·素馨》,展现“素馨佳人”的素雅、高洁、亲善与柔韧。两千年前素馨花漂洋过海登陆广州,屈大均《广东新语》有言“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无别花”。

广州计划年内投入百亿建设资金 推动供电服务比肩世界一流城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